您现在的位置:苏杰教育>> 南京苏杰学校小学部>> 对外交流>> 分享坊>> 正文内容

从美国游学看校本课程改革

作者: 张瑜 发布时间:2019年09月06日 浏览次数:

  今年8月份,我有幸参加学校组织的为期15天的美国研学之旅。老师们参观了波士顿倾茶事件船舶博物馆、儿童博物馆、触摸博物、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世界一流的大学,位于华盛顿特区的国家动物园,以及开展教师工坊的交流活动。作为一名科学老师,我将自己认为印象深刻的几个点并结合学校课程改革,谈谈自己的见解。

  位于华盛顿特区的史密森尼国家动物园,给我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我有3点印象。

  (1)第一点印象是原生态的环境,体现了对动物的尊重和平等。整个动物园依自然地势建立,花草树木自然环境非常好,动物生存活动的空间很大,生存环境卫生也很干净。不论是室内还是室外,不论是大体型动物还是小体型动物,每种动物生活环境的布置都是十分用心的。图片1是一条小鳄鱼,从图中可以看出它生存在一个小池塘里,水质干净,树、草以及树枝、木头都十分原生态。图片2是室内馆的小动物,它们虽然体型小,生存的区域虽然不大,但是环境布置却一点也不马虎,可以说很用心,里面的水很清澈,石头上还带着绿色的青苔。这样的用心,在动物园中每个动物的小家你都可以看到。

图1

图2

  (2)第二点印象是对小孩子无法理解的“是多大,是多少”的问题量化出来,让孩子有一个更直观的理解。动物园的面向群体,可以说主要是小孩子,对这个群体,难免受到年龄、认知程度、识字量等等影响,为了让小孩子能够看懂、了解,动物园在这方面也十分用心。其中有两个地方我觉得非常好,很具有代表性。动物园里的大象,每天吃喝多少,排泄物是多少,在这张图上有详细的文字介绍,但是小孩子不认字怎么办呢?他们采用了量化的手段,左面两个瓶子“IN”代表吃了多少,右边的两个瓶子“OUT”代表排泄了多少,孩子们通过观察瓶子就能够直观的认识到大象吃了多少,排泄了多少(见图3)。图4-1的图片是用铜做的大脑,孩子和大人都可以直接用手触摸,感知大脑的形状和沟回。图4-2的图片给出了松鼠、人类、猩猩、大象、鲸的体重和脑重,这个长方形的框是把这些动物的体重都变成64公斤,换算过后,松鼠的脑重最大,但事实上平常的松鼠也长不到64公斤。这些数据换算大人可以看得懂,孩子不一定理解,不过有一个很巧妙的地方,在这个框上装有一个可以滑动的透明板,板子上黄色的部分是64kg的人类大脑的大小,通过板子的滑动,可以让孩子直观的比较相同体重下不同动物的大脑的大小。不论是大象吃喝、排泄问题还是动物的脑重,设计者都从孩子的认知角度給予充分考虑。  

  (3)第三点印象是具有研究性,可以激发孩子的探究热情。图片里给出的是一种生活在地下的没有毛的老鼠。照片当中的洞,是模仿联通各个老鼠洞的通道,通过透明的玻璃通过观察,孩子可以看到老鼠在不同洞里的生活情况,这对孩子观察理解动物生活的习性有很大的助益。

图3

  

图4-1

 

图4-2

  费城的触摸博物馆也是小孩子非常喜欢的一个馆。它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微缩城市,展示和体验我们身边的生活。餐厅、理发店、银行、车站、加油站、超市等等,我们生活中的需要的、常见的都可以在这里看到。照片中的汽车是一辆真汽车,旁边就是加油站,小朋友可以拿油枪加油。当然在实际生活中,小孩子的家长也不会让他做这些,但是在这个博物馆里,孩子们可以通过这些仿真模型和生活情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张照片拍摄的是穆斯林的香料,有称香料的称,这个黄色的盒子,你用手指按下面的孔,鼻子凑近盒子上面的孔,你就可以闻到香料的味道,在盒子下面有图片介绍是什么香料。这个非常漂亮的盒子,是一个滑动拼图,拼图的材质是陶瓷,小朋友通过触摸,可以感受陶瓷的材质,也可以按照旁边的图片尝试将拼图上的图案复原,通过游戏完成图案花色的设计图。孩子们在这个博物馆,通过触觉、嗅觉、视觉等不同的感官来感受展品和生活情境,是非常不错的创意。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对我们身边的生活可以有更深的理解。

  通过这次游学,我认为美国博物馆和动物园的建设和使用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一、教学方面

  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前面我的介绍主要也是从这个视角出发,这也是美国这些博物馆的共性。图5照片展示的是生活在非洲草原上的花豹,这个花豹不是站在地上,而是趴卧在树上,它的面前还有一只死掉的羚羊。整个设计活灵活现的展示了花豹猎食的生活场景。现实中,非洲草原上的花豹确实是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树上,它捕获到猎物之后也是把它拖到树上进食。孩子通过这一个标本的造型,可以看到很多信息。图6是在华盛顿印第安文化博物馆拍摄的一张照片,通过实物旁边的文字介绍得知这是一种草茎编织的羚羊面具。但是它是做什么用的呢?通过视频了解到这个面具是在庆祝活动上使用的,因为羚羊给他们提供了食物和毛皮,表达的是人们对羚羊的一种感恩、感谢。实物、图片和视频三者相结合,可以让孩子和大人更容易的理解它是什么,做什么用。

图5

图6

  二、教学环境布置

  1、墙面布置。在这次游学过程中,儿童博物馆的一面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见图11。这面墙是上下楼过道的一面普通的墙,但是设计者的心思让这面墙不普通起来。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墙上面的台子上种了植物,是植物在地上的茎和叶,墙面下绘画的是地下的场景,包括植物的根和生活在土壤中的小动物。台子上面的墙上绘画展示的是地上的动植物生活场景。孩子们子路过的不经意间,就收获了很多科学知识。

  2、废旧物品的利用。图12是儿童博物馆展出的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做成的大象模型,模型后边有一个用铜做的大象,通过这两个作品的对比,启发孩子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来完成创作,激发孩子的创新思维。

图11

图12

  课程改革任重道远,在国内教育形式不断发展的新环境下,如何借鉴和结合国内外教育教学的新思路,开创和发展我们学校自己的特色教育,是我们每一位苏杰人都要做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