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苏杰教育>> 南京苏杰学校小学部>> 对外交流>> 分享坊>> 正文内容

原来“思维”也是可以教的

作者: 潘丽 发布时间:2019年09月06日 浏览次数:

  非常荣幸能有机会与大家分享在美国研学的见闻、收获与感想。我想先从一部电影说起。暑假里我看了一部题为《银河补习班》的电影。我认为电影里最动人的台词就是:“只要脑子一直想,一直想,你就可以干这个地球上所有的事情。”这是爸爸马皓文对儿子马飞的鼓励,也是他对儿子的教育。当马飞被困在即将被洪水淹没的房子里时,爸爸拿着大喇叭告诉马飞“如果你可以听到,看看你的周围有什么,动动你的脑子,想办法,你一定能出来,想办法”。一个13岁的小朋友利用床单和木板成功自救。成年马飞在航天器出现故障时,回想起爸爸说的这句话,突破固有的想法,孤注一掷,最终安全返航。马皓文教育的成功之处不仅仅是培养了一名出色的宇航员,更在于他帮助孩子从小就成为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在这次美国研学中,通过与史密森尼早教中心的深度教育教学研讨,我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这一方面受益匪浅。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美国老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方面的一些做法。美国的早教老师在教学活动中经常用“I see...I think...I wonder...我看,我想,我猜”这样的方式鼓励孩子养成勤思考、会思考的好习惯。

  在交流和学习过程中,美国的老师以这样的理念设计的几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老师将我们分成5个小组,每组5-6名成员。每组都能从老师那里得到一个来自史密森尼博物馆的展品。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认真的观察老师发给我们的展品。看一看展品的形状和大小,摸一摸它的材质,拿在手上感受一下的它的重量,有的老师还尝试拿起来用一用。

  经过一番仔细的观察之后,我们每个人都有了一些想法。就以我们小组为例,我们拿到的是一个木制的物品。我们先将它拿在手里掂量了一下,然后摆弄着试图找到一个比较正确的观察视角。因为这个物品有上下两层,上面大,下面小,而且大的一面有点像脚掌的形状,中间还有两根竹编的带子,因此我们认为这很有可能是一只鞋子。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我们组的元老师还给我们普及了我国清朝时期女子的着装特点,尤其是女子的鞋子。于是我们就更加肯定了自己的答案。我们进而猜测,这样的鞋子是不是就是现在高跟鞋的前身。讨论结束后,老师邀请我们每一组分享自己的讨论结果,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我自告奋勇和大家分享了我们小组的讨论过程、依据和结果,在老师眼神和动作的肯定下,我就更加自信地认为我们组的猜想是正确的。在我结束发言之后,老师对我们组的探究过程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既肯定了我们细致的观察,也表扬了我们丰富的联想能力。但是我们的猜测并不十分准确,这时候老师并没有因为我们没有得到正确的答案而否定我们,而是拿出了另外一个小抱枕一样的参照物,给予我们启发。我们一下子恍然大悟,觉得我们拿到的物品应该是一件床上用品,很有可能是枕头。老师这时候用期待的眼神鼓励我们将答案说出来。在听到我们的答案后,她竖起大拇指给我们肯定,和我们一起欢呼。

  就是这样一个互动,我们经历了观察(I see), 思考( I think)和猜测(I wonder)的过程。我们细致观察,深入思考,在老师的激励下不断猜测,慢慢接近答案。我想我们最后一刻的欢呼,不仅仅是因为我们得出了正确答案,更因为我们享受这样一个深度思考,不断探索的过程。

  另外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活动是关于认识一副美术作品的。老师在屏幕上呈现了一副题为《The girl I left behind me》的作品。每一组都得到了2-4个不同的问题。

  问题涉及各个领域,不同方面。有比较直接的主观描述性问题,如:

  1、你看到了什么?2、你看到了什么颜色?3、你看到了什么形状?4、你喜欢这副画吗?为什么?

  也有和日常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问题,如:

  1、你觉得作品中吹的风是什么样的风?2、你是否也感受过风?谈谈你的感受。

  也有由画面展开的联想和想象性的问题,如:

  1、你觉得这个女孩在哪里?2、你认为这个女孩要去哪里?

  老师这次互动的任务并非真的让我们得出每个问题的答案,而是强调我们一定要来说说我们思考这些问题的过程,分享我们在拿到这些问题后是怎么试图解答的。这个活动再次让我体会到这位老师鼓励学生“观察、思考和猜测”的意图。她一再激励我们分享自己拿到问题后的思考过程,认可我们的各种猜测,主张答案没有“对错“之分。她在整个互动过程中一直没有强调“答案”这个词,因此我们也就格外享受思考、探索、讨论和分享的过程。我们带着眼睛去发现,带着大脑去思考,带着疑惑不断猜测,沉浸在这种不断挖掘、不断深入的思维模式中。

  在老师们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也可以尝试运用I see...I think...I wonder的方式去培养孩子良好的思维方式。

一、鼓励孩子仔细观察,善于发现

  孩子可以对一切周边的事物感兴趣。他可以对实物、图片感到好奇,也可以对身边的现象充满疑问。也许他对菜场商品的价格感兴趣,也许他会对遭受污染的河流感到好奇。也许他会对路边的红绿灯感兴趣,也许他会对垃圾处理感到好奇。也许他会对星空宇宙感兴趣,也许他会对小麦稻谷感到好奇。我们可以鼓励他们带着兴趣和好奇,一直去看,去观察,引导他们多角度地从每一次的观察中发现不一样的东西。

二、鼓励孩子乐于猜测,勇于表达

  孩子对于现象的每一次猜测都是有价值的,我们可以在肯定他们思考过程的基础上,给予一些相关的提示和建议。我们也可以让孩子将自己的思考过程分享给大家,肯定孩子的思考方法。通过老师的鼓励,让孩子们在自己的努力下离答案越来越近。

三、鼓励孩子勤于提问,执着探索

  在思考的过程中,孩子因为知识储备少容易碰到各种问题。这时候我们应该允许孩子提问,把自己不知道的,有疑惑的地方提出来。老师可以通过推荐相关资料,提供探究方法,调动学生相似的经历等方式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陪伴他们化解探索过程中的难题。

  “思维比知识更重要!” 这是不争的事实。“死学习”会使学生长期处于“浅思考”甚至“不思考”状态 ,从而导致思维能力发展受阻。因此,提高教学效能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才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有效发展,同时会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入、更透彻、更系统,从而进入会学、乐学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