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星期二》读后感(片段)
有一个人,他用行动告诉我们: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就是施爱于人和被需要。这个人就是莫里·施瓦茨,一位退休的社会学教授,一位热爱生命的老人。
他是那么热爱生命,可是却一下子被扔到了死神面前。他所患的病就如同点燃蜡烛的火苗,不断融化他的神经。从无法站立到无法坐直,再到只能通过插在喉部的一根管子呼吸,到最后,他会窒息而死。这个过程不会超过两年。
在被迫面对这样的命运时,莫里决定把死亡作为他最后的一门课程。这门课程有十四节,每周二一次,最后一课是葬礼。他无愧于他墓碑上的铭文:“一个终生的教师。”
很多人忙忙碌碌,追求着更多的关注、更多的赞美、更多的金钱、更高的职位、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车子……如果没有得到,他们会痛苦;得到之后,他们往往还是会感到不满足,于是继续奔忙。用莫里的话说,他们不明白自己弄错了方向。
从我工作到现在还不足三年,我的积蓄也不算多,但是我觉得我从中获得的满足是无法衡量的,我拥有一笔我自认为会让某些所谓富人羡慕的“财富”。
当我的“孩子们”第一次微笑着主动向我打招呼的时候,当他们认认真真询问我字写得好不好看的时候,当他们兴高采烈跟着我朗读的时候,当他们努力取得进步的时候,当他们做得出色期待着我夸奖的时候,当他们在我经过他们身边时一个个伸出手来想要拉我的手和我做更亲密的接触的时候,当他们喜滋滋地把自己亲手做的小纸花、亲手画的稚嫩的画很郑重地送给我的时候,当他们下课时一个个像小猴儿一样挂在我身上的时候,当他们踮起脚尖轻轻吻我脸颊的时候,当他们笑嘻嘻地称呼我“妈妈”或“教练”的时候,我感到无比满足。